并没直截了当地说杜荷写的字,就是一堆狗屎。
    看来这首词,让杜荷在他心中的形象,加了不少分。
    不等杜荷说话,李靖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杜贤侄,去我的书房详聊,那里有行军地图。”
    “既然收下了你的这首好词,伯伯也送给你一个好点子。”
    既然收了杜荷的这份大礼,他也不藏着掖着。
    正好他这几天也研究出了对高句丽的作战方案,正愁没人倾诉。
    两人算是一拍即合。
    走了一小会功夫,杜荷跟着李靖很快来到他的书房。
    书房内布置的比大堂还要好,里面的书架上摆满了藏书。
    而且在一侧的墙上,还有一幅很大的行军图。
    关上书房大门以后,李靖走到行军图前,直入主题直接开讲。
    “杜贤侄,我大唐水陆均与高句丽接壤,可水陆两条路线作战。”
    李靖说话间,指了指和辽东接壤的营州,以及和平壤隔海相望的莱州。
    他看到杜荷点了点头,于是接着说道。
    “陆路这条战线,可兵出幽州、营州,遣大军从陆路攻伐辽东。”
    “辽东城是高句丽在北方的重城,城高且坚,里面还有重兵把守。”
    “如果直接攻打辽东城,短时间根本打不下来,而新城、建安和盖牟城的援兵就会从背后,攻击我唐军。”
    “所以最好的办法,就是围城不攻,半道伏击援军!”
    “把辽东城围困住,半路伏击新城、建安和盖牟城派来的援兵,等高句丽的实力被消耗的差不多,再重兵合围辽东城。”
    “打下辽东城以后,一路大军跨过玄菟城,一路大军跨过盖牟城,两路大军南下直逼高句丽国都平壤城。”
    怕杜荷听不懂,李靖还用手指着行军图,一个城一个城指出来。
    紧接着,李靖指着莱州说道。
    “在陆路大军攻打辽东城的时候,为了防止平壤派援军,水路大军可兵出莱州,直接攻打平壤城。”
    “水路大军以牵制震慑为主,所以不能和驻守平壤城的敌军,直接短兵相接。”
    “要等陆路大军达到以后,才能联合起来攻伐平壤城。”
    李靖说的很仔细,杜荷的脑海里瞬间有了清晰的作战计划。
    讲完大的战略计划,李靖又教杜荷一些比较细节的东西。
    他们一个说的投入,一个听得入迷,就连李夫人端着水果茶水进来也没有察觉。
    也不知道过了多久,外面的天色逐渐变的暗淡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