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五回去了知府来了节度第九章(第2页)
别的兵书对于包围的说法也都大同小异,兵力占有很大优势才能包围嘛。
怎知吉义竟要用二千五百喽啰与庄丁,包围五千官军精兵。
这种用兵之法是任何兵书上都没有的。
贾熙与吉义相处一段日子之后,夸吉义是个有望成大器之材,这可不是瞎夸的。
吉义读书能够活用,不拘于书上所写,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。
这一点贾熙觉得非常好。
有一个道理叫做“尽信书不如无书”
,能成大器者不会拘泥于书本所记载的死理。
读书之道,第一是不能盲目信奉任何书。
哪怕是再好的书,都不能当做永恒的真理来信奉。
比如儒家的经典《四书五经》,本来是很好的书。
可是腐儒一味推崇和信奉《四书五经》,结果后世就要出问题。
旧的道理应付不了新的局面,盲目守旧就变成“食古不化”
,贻害非浅。
同理,哪怕《孙子兵法》是兵家圣典一般的杰作,也不能一味去信奉。
有道是“长江后浪推前浪,一代新人胜旧人。”
后人应该自强不息争取超越前人,而不是把古人奉为圣人,一味盲从。
要是千秋万代的后人都在古代所谓圣人所圈定的框架之内,因循守旧,无所进步,岂不可悲?第二是要会灵活变通。
任何书中所记载的道理只能是个概要,现实情况千变万化,所以即便是正确的道理,在现实中也有不同的应对方法,特殊情况特殊运用。
比如兵家的常理:兵力要占很大优势才能包围敌人;战斗不应该投入全部兵力,应该安排预备队;这些都是正确的道理,但是实际运用时可以根据特殊情况来破例。
正所谓“出奇制胜”
,“奇”
就是不按常理。
根据吉义的领悟,高明的用兵之道,就是“守正出奇”
。
首先要守正,知道常理,平时遵循常理;然后再出奇,在存在制胜机会的特殊情况下,敢于打破常理来收取奇效。
这个道理在吉义儿时读兵书时并不能领悟,但随着做猎人在山野里追逐野兽,自然就领悟到了光是看书所不能悟的实用之道。
与山士贤结为兄弟之后,几经秉烛夜谈,互相切磋,更有突飞猛进的收获。
到如今已经有了一套用兵之法在心中,只待实践验证,并且不断积累新的心得。
那么,吉义要用手下二千五百民兵,包围攻击五千人的官军先锋,而且其后面还有官军前军的五千人,如何做到?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