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6o1所好好努力吧,八三工程是一个很好的平台,能让你大显身手。”
    许宁微微一笑,点了点头。
    他心里明白,虽然现在1996年的八三工程看起来进展顺利,但未来充满了变数。
    他知道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,这个项目遇到了不少挫折。
    然而,这次他决心改变这一切。
    周司长也加入了对话:“小许,杜教授说得对。
    八三工程对你而言只是一个。
    我们希望你能为国家的国防工业做出更大的贡献。”
    当天稍晚时候,卢文峰坐在办公室里,满怀信心地拨打了京航大学杜亦熵教授的电话。
    昨天,包括611所在内的九个单位已经商议决定,共同出资65oo万元人民币支持新的歼7f型号开,这不仅是为了开拓国际市场,也能分担十号工程的风险。
    在这次讨论中,提到的经费比之前的会议增加了3o,达到了65oo万。
    在这个国防科研经费紧张的时代,资金意味着力量。
    于是,卢文峰与书记林德元商议后,决定拿出1oo万支持杜亦熵团队开展一项关于下颌式进气道飞机的研研究。
    这实际上是在暗示希望杜亦熵能够派遣许宁加入他们的项目。
    “您好,哪位?”
    电话那头传来杜亦熵的声音。
    “杜兄,我是611所的总研师卢文峰。”
    卢文峰说道。
    作为为数不多的总研师之一,他们彼此都十分熟悉。
    简短问候之后,卢文峰直奔主题。
    他说611所有一项自筹资金的研究计划,想邀请杜亦熵的团队参与其中,并特别指出希望许宁能一同加入,项目预算为1oo万元人民币。
    说完金额,卢文峰半躺在椅子上,期待着杜亦熵的回应。
    “哎呀,卢兄,真是不好意思,这个项目我们恐怕无法接手,你得找其他人帮忙了。”
    卢文峰愣住了。
    他预想了各种可能的回答,唯独没料到会被拒绝。
    “杜兄,这是个百万级别的大项目,你真的一点考虑都没有?”
    “不是我们不愿意接受,但你要许宁加入这点难以实现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