雯雯似乎很喜欢她的工作,每天都要很晚才回来,有许多时候都是错过了饭点,天很黑才回来,弄得孟氏总是把饭菜热了又热。

今天,又是很晚回来,看来饿急了,一手抓个馒头,一手拿筷子夹菜,狼吞虎咽地吃上了。

没一点淑女形象。

“平时小口小口吃猫食儿,看来就是装!”

刘大双腹诽不已。

“孟姨,你说那些男的咋那么缺德呢!”

雯雯嘴里嚼着馒头还不忘记说话。

“咋的啦?”

孟氏慢声细语地问。

“上学的事儿呗,今天有一家,男的也是酒厂的。

家里闺女都十岁了,就是不让去上学。”

雯雯愤愤地说。

“因为啥也?”

“说女孩子念书没用,早晚也是人家的,还不如在家带带弟妹,干点家务啥的。”

“这谁家老爷们儿呀?让你大双哥去收拾他。”

孟氏故意板起脸说。

“不用,我自己就收拾他了,跟他磨了半天嘴皮子,还是不行。

后来我告诉他,这是朝廷规定的,明天再不送孩子上学,我抓他去打板子。

咯咯咯!”

说到最后,雯雯自己笑了。

“后来咋样了?”

“能咋样,熊了呗!”

雯雯又笑了。

听着她们娘俩在闲聊,刘大双脑袋里又在盘算着,看来要多办些幼儿园,尽量把妇女从家务活中解放出来。

还有,靖安要建所大学才好,要不永远解决不了人才问题。

程,设立学科等等。

校址就定在靖安西北洮儿河边上,离半拉山很近。

这是刘大双考虑到读书人小资情调的多,弄个有山有水的地方,易于大家抒发情感。

学科拟设立中国文学、化学、物理、数学、工学、农学、商学、医学、外语九个学科,以后根据情况再增加。

学校名字就叫“中国靖安大学”

,叫人拿了一万两润笔费去奉天,请东三省总督徐世昌给题写个校名。

眼瞅着年底了,刘大双已经开了几次会了,准备制定明年的发展计划,其中重点之一是建个医院,上十万人的城市,都是些小诊所,大病急病还是没办法。

刘大双甚至考虑要不要也搞个五年计划,他觉得这个东西挺不错的,可以分清主次,集中力量办大事。

可是,那几天啊,天好像变了似的。

夭天刮着的西北风停了,气温很高,格外暖和,紧接着,突然降温,连下了三天大雪。

京城爆出大新闻,皇帝驾崩了!

好端端三十多岁的皇帝死了,竟然没活过太后一个老太婆。

朝廷把个哇哇哭的小孩硬塞在龙椅上,年号宣统。

两天后,刚被尊为太尊太后的老太后也驾鹤西去了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