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当然希望市里的领导能来开发区视察工作,只要市领导来了,县里的领导必然也会来,不管什么工作,只要领导重视了,就说明要出成绩了。
    这也是冯涵博和聂细平最大的心愿,对朱炳坤来说,只要能为开发区引进企业、资金、技术和人才,让开发区真正发展起来就够了,至于领导来不来视察,他其实并不在意。
    钟胤恩回去之后,找了个机会,也向伍奕璋汇报了此事。
    伍奕璋虽然没时间听取聂细平的汇报,可他对淘沙县经济开发区的工作,也是比较关注的。
    原因无他,伍奕璋对淘沙县把朱炳坤调到开发区,是持保留意见的。
    有的时候,领导的保留意见,其实就是反对意见。
    只不过,淘沙县县委已经做出了决议,伍奕璋总不能让县委收回决议吧?但他相信,只要淘沙县充分尊重自己,是会想办法把朱炳坤调离开发区的。
    哪想到,淘沙县依然把朱炳坤调到了开发区。
    并且,朱炳坤很快就在开发区闹出了动静。
    今天古南日报刊发的那篇文章,伍奕璋其实仔细看了。
    应该说,淘沙县经济开发区不等不靠,自力更生,充分发挥开发区的土地优势,以包租的方式,解决了人们投资的顾虑,应该说也是一大创举。
    当然,淘沙县也要冒着极大的风险,如果淘沙县不能把开发区搞起来,这样的做法就是饮鸩止渴。
    如果淘沙县能通过出让土地,迅速筹集资金,把工业园的硬件设施搞好,引得企业来投资,那就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。
    伍奕璋至少与两个人谈过这个问题,他们都倾向于淘沙县的做法是饮鸩止渴。
    短期来看,淘沙县开发区确实能获取资金,可是,从签订合同的那一刻开始,就要开始计算租金了,一旦开发区付不起租金,马上就会爆雷。
    “这次淘沙县就三个人?一个组织干部,一个秘书,两个外行去招商,这不是瞎胡闹吗?”
    伍奕璋听着钟胤恩的汇报,把手里的报纸扔到桌上,冷声说道。
    “聂细平汇报,这次淘沙县很有信心。”
    伍奕璋冷冷地说道:“他一个组织干部,有信心有用吗?他们这是典型的外行领导内行。”
    不管伍奕璋对淘沙县多么有偏见,考察团还是在第二天,就去了广东。
    第一站是广州,负责接待的是双娄驻广州办事处。
    “平哥,这是此次招商引资有关电器生产方面的企业,我们兵分两路,每人负责一半。”
    朱炳坤第一时间就拿到了考察团的考察名单,总共有八家企业,但与生产电器相关的只有四家,他决定把聂细平先与企业取得联系,争取他们能去淘沙县投资。
    朱炳坤知道,现在的广东,电器制造主要集中在广州、顺德、中山等地,正好伍奕璋的考察团,也会去这几个地方。
    聂细平说道:“我哪会跟这些企业打交道,我看一事不烦二主,还是全部辛苦你算了。”
    “有些事情我不能作主,还是得你出面才行。”
    聂细平笑道:“只要是关于投资方面的事,你都可以作主,我的任务只有一个,与他们签订投资意向书。”
    他对朱炳坤有着绝对的信心,这次广东之行,他们一定能收获满满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