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咱也是这么想的,嘿嘿,谁叫咱的标儿第一个到你这儿来呢,你看着吧,大汉也好,大唐也好,以后还有的他们愁。”
    “还以后呢,现在汉武帝就已经愁的不行,魏朝好歹也传承了好几代皇帝,不是王莽新朝能比,他想尽善尽美,可哪有那么容易。”
    “在这点上,咱跟他不同,人家曹操都已经退步了,干嘛非得替刘协操那个心。
    在有生之年,刘彻但凡能跟祁钰那孩子把签的合同的初步计划搞完,就足够他名垂千古,成为万众敬仰的千古一帝了。”
    “这是没办法的事,汉武帝刘彻是皇帝圈里出了名的眼睛里揉不得沙子,不然他能一个人把那么多代皇帝的仗都给打完?
    但凡他能在霍去病他们封狼居胥后转攻为守,休养生息,史书上他的地位绝对超过他老子和他爷爷。”
    朱元璋点了点头:“这是肯定的。”
    说起这个,李中孚倒想起自己一直有个问题忘了问:“老朱,清朝可是有不少人都来过仁爱医馆,你真就没想过发兵过去,反清复明?”
    朱元璋道:“老实说,咱当然也想过,但还是决定不这么做。”
    “为什么?”
    “一是因为天命所归。
    人家满清既然能坐稳近三百年江山,说明人家有那个命,就跟咱从一个乞丐能变成皇帝一样。
    二是人心思定。
    清朝那些百姓是过得不怎么好,可最起码还活着,咱是从元末过来的,太清楚百姓的想法了,能活着,他们就不会愿意造反。
    咱要是贸然带兵打过去,短时间内肯定赶不跑满清,到时候得造成多少百姓流离失所?
    三嘛,得不偿失。
    满清的版图、子民数量都摆在那儿,除非咱集合几个时空的兵力一个个针对,否则很难打赢,这太冒险了,死伤也太大了。
    如果咱是个将军,咱肯定希望打,因为咱要建功立业;如果咱是大头兵,咱可能也会打,因为要报国仇家恨;可咱作为皇帝,却不得不多加考虑。”
    李中孚给老朱递了根烟:“你的想法是对的,国与国之间的战争,尤其是大明、大清这种体量的大国,连一句话、一个字都得慎重,何况是一场灭国之战?”
    “没错,咱既然得了天命,做了太祖,肩负着那么多大明时空百姓的期望,咱就得做到最好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