柳翁见状,微微皱眉,沉声道:“裴九,休要失态。
    张敬则不肯插手也在情理之中,他毕竟是节度使,手握兵权,若无真凭实据,岂会轻易与朝廷命官为敌。”
    郭十七郎也道:“不错,张敬则只是表面上看着憨直,实则狡猾得狠,仅凭军功就坐到了节度使的位子。
    岂会为我们火中取栗?不过,他肯派人来协助查案,已是给了我们面子。
    若我们能占得上风,他自然又会站在我们这边的。”
    李六郎有些担忧地问:“接下来怎么办?刘绰那边,我们该如何对付?”
    韦十一郎想了想,提议道:“依我看,我们不如先派人去试探一下刘绰的口风,看看她对此事有何说法。
    若是她肯私下里将粮食补上,我们便不再追究。
    若是她不识相,我们再另想对策。”
    裴九郎冷哼一声:“试探?她既敢这么做,岂会轻易露出马脚?我看,不如直接将她召来过堂,以正视听。”
    柳翁摇了摇头:“裴九郎,你这话糊涂。
    刘绰是朝廷命官,巡冰钦差,岂能随意传唤?若无真凭实据,这样做只会惹来麻烦。”
    郭十七郎点头表示赞同:“柳翁说得对。
    我们不能轻举妄动,必须慎重行事。
    先派人去与刘绰交涉,看看她的反应再说。
    若是让此事闹大,对我们谁都没有好处。”
    裴九郎不耐烦地摆了摆手:“张刺史,您有何高见?”
    张刺史硬着头皮,缓缓开口:“我倒是有个主意。
    可以从那些饥民入手,看看他们是否愿意指证刘绰。
    若是有饥民愿意出面,就好传她来过堂了。”
    韦十一郎皱眉:“那些饥民得了粮食,对刘绰感恩戴德,怎会出面指证她?此事恐怕不易。”
    张刺史微微一笑:“岐州百姓众多,刘绰又能识得几个?只要‘有人’愿意出面,我们就可以借此向刘绰施压,也不一定非得是抢了粮食的暴民啊!”
    裴九郎眼睛一亮:“这个主意不错,值得一试。”
    “不妥,早闻刘绰机敏善辩,若是让她识破了,咱们就更加被动了。
    若是真能说服那些饥民出面就好了!”
    张刺史胸有成竹道:“这个简单。
    重赏之下必有勇夫,只要告诉他们,若是肯出面指证消息确是刘绰告知,不仅不会追究他们抢粮的责任,还会给一大笔赏钱。
    自然会有人站出来。”
    裴九郎拍手叫好:“好主意!
    如此一来,那些饥民必然会动心。
    到时候,看刘绰如何应对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