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行秋找王贤,就是需要他来制作抄纸器。
    王贤的木工做得相当精细。
    就在杨行秋出去的这段时间,王贤已经把马厩修的初具模样。
    顺手用余料做了个置物架,把牛钧送的盔甲和佩剑摆放好。
    杨行秋有些惊讶于王贤的速度,好奇地问道。
    “此技法如此精熟,是何人所授?”
    王贤挠挠后脑,说道。
    “弟子从藏书中偶得一造器之书,闲来无事便翻看一二。”
    杨行秋在心里,默默记下。
    有时间一定把那些书都拿出来看看,说不定还有新发现。
    两人继续往工坊处走去。
    曹硕组织着原料准备工作。
    甲士们搬来了石膏、石灰。
    顾缨将清洗洗布料的水池清空。
    陆梨拿来了锯末和树皮。
    朱拯将砖窑里积累下来的草木灰都清理出来。
    张靳帮不上什么忙,就把制革坊里的人手调出来。
    看着众人忙忙碌碌准备着材料,张靳心里还是有些担忧。
    造纸怎么用得上这些?真是胡闹!
    就算造出纸来又当如何?难不成用纸去交差?张靳一肚子牢骚,看着曹硕和曹羽却不敢表露,只能默默地跟着大家一起忙碌。
    “有劳诸位,还请稍待片刻。”
    杨行秋跟王贤低声了几句,王贤立刻拿出工具。
    魏晋时期的抄纸器,已经跟现代的抄纸器结构相似。
    由竹帘及木床架两部分构成。
    加上两根边柱使二者紧贴在一起,可以随时进行组合和拆卸。
    将二者合起时放纸浆中捞纸,滤水后将竹帘拆下。
    并将刚抄出的湿纸取下,置于木板上。
    再将竹帘和木床架合起继续捞纸,循环往复。
    一套模具可以快速生产出成千上万张纸。
    王贤正忙着制作抄纸器。
    杨行秋开始准备造纸的原料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