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有什么问题么?”

看到他们还是有些犹豫,郭康也问道。

“整个想法没什么问题,就是……我觉得,让他们搞后勤也就够了。”

普龙斯基说:“上前线的话,估计并不合适。”

“为什么这么说?”

郭康继续问。

“这些人的优势不是战斗力高,而是人多好补充。

我们和人打仗,哪怕打输了,只要亲兵没损失,就不用怕。”

普龙斯基回答:“罗斯大地上,这些人就和野草一样,到处都有。

抓来也好,雇来也好,总之是不会缺人的。”

“但你这次是远征啊。”

他提醒道:“当年奥列格他们可以带着数万人去君士坦丁堡,是因为哪怕那个时候,罗斯人惯用的内河长船,都可以直接沿着黑海海岸,一路划过去。

但是,去埃及的话,需要渡过地中海,航程要远得多。

能不能带这么多人,恐怕不太好说。”

“我觉得,还是需要好好筹划一下,和兵部商量商量。”

他建议:“如果运力不够的话,就没法带这么多了。

但人不多,也就没什么意义了。

而且我觉得,这种战争,应该也不需要这么多填充战线的步兵吧?”

“我没打算把他们当炮灰用。”

郭康解释道:“我觉得,只要加以适当训练,大家都可以充当主力。

而且步兵的作用也没有那么低,这个兵种的上限是很高的。

把这些人当炮灰,我感觉是浪费了。”

“况且,训练也是有技巧的,有些训练方式,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。”

他认真地说:“当年,打最后一次十字军的时候,前线兵力不足,我叔祖砺德公紧急从河南行省,抽调一批后备兵,带去前线。

他那些后备兵,其实就是没有来得及完成全部军团训练的新兵,其中大部分都只训练了一年半。”

“在当时,也有不少人表示怀疑,但他说,这一批新兵,都是他自己盯着练出来的,带大家训练的教头就是他的子侄。

这些年轻人,都可以算作他的子弟,所以很放心。

他这次应该是最后一次亲自上战场,所以肯定会打出一个好结果的。”

“所以最后,砺德公就这样带着三千多人,渡过多瑙河北上,说要主动攻击敌人,给主力赢得时间。

他们的骑兵很少,有人觉得太危险,但砺德公还是说不要紧。

他们一路前进,来到现在完)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