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遗憾的是,今天并不是这些专项赶集日,所以街上几乎看不到行人。
    饭馆老板还向他们介绍说,如果想要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,可以等到初一或者十五再来。
    汉代每一个县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少,这与后世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    在后世人烟稠密的地区,小县的人口可能达到十几万人,而大县甚至能超过百万人。
    然而,在汉代,由于历史和社会发展的限制,每一个县的人口规模较小。
    汉代的行政体系较为复杂,每一个县下辖着数个乡,每一个乡又管理着若干个亭。
    亭以下设有里和邻,通常每邻包含五户至十户人家,每里约有三十户至百户,而每亭则有一百多户至千户不等。
    以咸兴县为例,该县大约有六万人,其中县城居民约有八九千人。
    全县下辖十几个乡,每个乡的平均人口在三四千人左右。
    每个乡又管辖数个亭,因此每个亭只有一百多户三四百人。
    这样的人口分布使得每个乡和亭的面积相对较大,但人口密度较低。
    永兴乡的永亭是一个比较大的亭子,它之所以能够被称为“大亭”
    ,是因为该亭与其他亭子不同,下辖的几个里都集中在同一地方居住,形成了一个集镇。
    这个集镇拥有一百多户居民,成为了当地的乡所和商业中心。
    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我们可以想象一下,原本应该分散在一个村庄中的人口,现在却集中在一个镇的土地上。
    这种人口密度与后世相比有着巨大的差距。
    三四百人的集聚区在当时已经成为了乡所和集镇的所在地,这也反映出了汉代社会的特点和发展水平。
    赵云并没有打算住宿,也不准备去乡宿入住,更不会享用乡宿为过往官差提供的免费食物。
    毕竟亮出官方印信就意味着可能暴露自己的身份,而他们现在扮演的角色可是皮货商。
    此外,客店掌柜还告诉赵云一个消息:永兴乡的大部分百姓都跑到了官道旁边。
    原来,这些人听说镇东大将军即将路过咸兴,都迫不及待地想去官道旁瞻仰将军的风采。
    因此,这永兴亭才会显得如此冷清,而掌柜本人也很快就要赶到官道,无法再招待赵云等人了。
    听完掌柜的话,赵云决定寻找一户有人家的地方歇歇脚,简单吃些干粮,然后继续向咸兴城进发。
    随后周仓开始挨家挨户地敲门,但令人意外的是,前面六户人家都是空荡荡的,没有任何人回应。
    直到来到第七户人家门前,终于有一个名叫王老伯的人前来应门。
    当王老伯看到门外站着一群陌生的过路人时,他显得有些警惕。
    然而,当他仔细打量起这群人时,尤其是注意到赵云那俊朗的面容和威严的气质后,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