冯如说:“但这样僵硬的结构,不就脱离了鸟类翅膀轻盈灵动的原理?”
    “你说的就是问题所在,”
    李谕道,“鸟是鸟,飞机是飞机,完全是两码事,不能参照鸟类的特点来造飞机,前人已经在鸟翼机上失败太多次。
    而且硬壳式机身拥有更轻的重量、更高的强度,优点很明显。”
    贝尔思索了一会儿说:“但这么做会大幅提升成本,而且一旦受到损伤将难以修复。”
    李谕叹道:“这就是材料学的问题了,我看好一种新材料,不过应用到飞机上不知道什么时候。”
    “您指的是硬铝?”
    冯如问。
    李谕点点头,然后安慰说:“即便用不上金属,只是使用木材拼接,也能达到一定效果。”
    冯如相信李谕的判断:“咱们就用您的结构做。”
    “飞机制造不是太难的事,”
    李谕说,“我想你更应该快点把那台教练机组装好,好让我赶紧考下来飞行执照!”
    贝尔戏谑道:“要是去了日本国,你是不是也想进日本皇宫,然后给天皇拍照?”
    “那也可以!
    不过日本的皇宫我听人讲过,太小,没有意思,”
    伊士曼说,“再说现在中国不是已经不再认皇帝了?这种反差感最能抓人眼球。”
    伊士曼挺有商业眼光,李谕说:“以摄影的名义进宫的人并不少,有可能通过。”
    “太好了!”
    伊士曼两眼放光,然后问芮恩施,“公使先生,您进过紫禁城吗?有什么讲究?”
    芮恩施说:“朝代更替后,我就没有去过,都是在陆军部大楼或者海军部大楼见总统以及议员。”
    伊士曼已然跃跃欲试:“通过您递交照会,一定有机会!”
    芮恩施说:“回到北京城后,我见到外交部的人员后帮你问问。
    不久后紫禁城要举办仪式,盛装华服更加适合你取景拍照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