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五十章 新厂646 (第7页)
<p>
“亚浦?听起来还不是很像洋名字,要不再加个‘耳’字,有执中国灯泡制造工业之牛耳之意,连起来即亚浦耳。”
胡西园说。
<p>
“可以,就叫亚浦耳!”
李谕说,“至于初期的经营,我们不在上海、天津这些大城市卖,你多跑跑腿,开拓一下铁路沿线的其他中小城市,等生意做大了,再进军大城市。”
<p>
胡西园说:“自当如此。”
<p>
李谕说:“此外,我会联合上海实业协会以及上海总商会,成立一个中华国货维持会,专门做公益活动,推广国货产品。”
<p>
“现在国人热情高涨,日本人咄咄逼人,是咱们的一个机会。”
胡西园很赞同。
<p>
“咱们虽然不在大城市做买卖,但可以做推销,各大学校全部免费送灯泡和荧光灯,慢慢地他们就能认识到我们产品同样质量优异。”
李谕说。
<p>
胡西园笑道:“都说院士先生是个儒商,不太擅长经济方面和做买卖,今天一看,根本不是嘛!”
<p>
李谕也笑道:“都是逼出来的,动动脑子,办法总比困难多。”
<p>
胡西园说:“按照这一套流程下来,想不成功都难。”
<p>
“必须的!
这几天你写个商业策划书,我则派人买地、建工厂,”
李谕说,“与此同时,咱们在大学的实验室进行产品开发,包括白炽灯以及刚申请下来专利的荧光灯,高低两档产品一起做,两条腿走路。”
<p>
胡西园干劲很足:“从今天开始,我就住在校园里!”
<p>
亚浦耳灯泡厂在整个民国都是响当当的民族企业,一点都不输洋货。
现在有了李谕的专利加持,肯定能够更快地一飞冲天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