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一十六章 现形记412 (第4页)
我的病我自己了解,早死晚死没什么两样!
这个世道,说不定还不如去地府过得舒坦。”
李伯元看得蛮开。
欧阳巨源家境相对比较富裕,有他照顾,李伯元的生活问题起码不至于太拮据。
但这位欧阳巨源却喜欢流连于风月场所,染上花柳病25岁就死了。
几人又聊起了这本书,李谕虽然没有完整读过,但上中学的时候此书好歹也是在《阅读指导名录》中,所以多少了解内容。
李伯元很敢写,书中很多人都有原型,对应了李莲英、荣禄、翁同龢等,痛斥了清廷的腐朽。
可惜他死得太早,活不到大清没的那一年。
李谕离开茶馆时,李伯元送了他一本自己签名的《官场现形记》和一本《海天鸿雪记》。
后一本是描写青楼生活的……
李谕不知道他为什么对这一本这么钟情,钟情到要送给自己。
李谕猜他可能是自比宋朝时的“奉旨填词柳三变”
。
再说青楼是好地方,只有文人墨客才能去,不是皮肉交易的窑子。
——
复旦公学校园外,校长马相伯、总教习严复,以及教务长李灯辉(其实是“登”
字,不过正好和后来宝岛那位重名了)一同来迎接。
严复作为新学代表,真的挺忙,到处跑。
李谕是新兴科学巨子,以后免不了也是这种情况。
复旦公学开始的时候不是很缺钱,毕竟马相伯自己就很有钱,两江总督也捐了两万两银子,还出借吴淞提督衙门作为复旦的临时校舍,就是离着上海市中心有点远。
而且办大学如果纯粹自己出钱,没有持续的资助,真的难以支撑。
复旦公学是目前少有的开设除了英文之外其他外语课程的学校之一,还教法文、德文、日文等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