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自从李谕把豫园重新修葺好后,很多名人都喜欢跑来此地会晤,颇有点天津张园的味道。
    “唐兄放心,”
    李谕说,“钱都在上海的交通银行,没有流向德国。
    德国那边发来几次电报,催促我给他们打款,我就说战事胶着,银行无法开展业务。”
    李谕说:“人心险恶。”
    一直坚定支持袁世凯不要取消帝制的是他的大公子袁克定。
    袁大公子给出了不少建议,什么南方军队并不可怕、军费也不充足、内部有组织问题等等;而北方大局已经稳定,如果决策上反复横跳,就会引起动乱云云。
    “被唐兄看穿了,”
    李谕笑道,“现在德国的货物运不出来,日本的三井财阀也不止一次找我,希望给他们供货阿司匹林等药,我也一直压着。”
    唐绍仪说:“说得很对,所以我在联合各地人士坚决反对他做‘袁世凯第二’。”
    李谕笑道:“把我说成了火眼金睛。”
    李谕说:“药厂总归还是需要盈利,国内的售价已经快要压到成本线,我只能想办法从日本人手里挣点钱。”
    上海、天津等地则要更多。
    他身边基本没什么可以用的人了,老友徐世昌很快就退去了国务卿一职,留给段祺瑞。
    估计老袁同志自己也意识到中了套:似乎从一开始,各种势力就默契地将自己引入一个陷阱,然后不约而同地落井下石。
    历史循环往复,才几年功夫,就轮到自己被别人逼宫了,现世报也没这么快的。
    他特邀徐世昌、段祺瑞、黎元洪参加了最高等级的会议,决定撤销帝制,取消洪宪年号,让徐世昌出任国务卿,并且重新启用段祺瑞为陆军总长。
    ——这个国务卿称呼挺有代表性,此前说过,民国初年,宋教仁与袁世凯关于总统制与内阁制进行过一次大争论。
    李谕和梁启超聊了一会儿,唐绍仪也到了。
    他下令改回了国会和总理名称,并且由总理管理国务。
    唐绍仪等人在和外国做生意时,还是有点拘谨。
    而李谕就没有任何思想包袱,该咋样就咋样,别想从我身上占便宜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