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份奏书,不出意外的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。
    “很好!
    咱会让人将奏疏转交户部,择日召集太子与六部尚书共同议事,依此奏疏尽快拿出可行之法。”
    朱元璋亲口所说,即相当于拍板了。
    蓝昭心中不免窃喜。
    只是这么做,相当于打朱标的脸。
    被他否决的奏疏,又被他老子亲口同意,放在以前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    朱标见和蓝昭理论无果,干脆径直找到上书房。
    心态与情绪,都变得很不平稳。
    “父皇,小昭这次是在一味的迎合圣意!”
    “您难道没看出他的意图?他是想圈地!
    他是想敛财!”
    “儿臣所说,可能有些过激,但儿臣仍然要说,这道奏疏乃祸国殃民之策!”
    朝廷事务,自从废除中书省、丞相制过后,都是由朱家父子共同处理。
    向来朱标占六成,朱元璋占两成,而余下两成则是分担给六部尚书。
    这不代表朱元璋忘了怎么处理朝政。
    “标儿,为父没几年活头了。”
    “在死之前,不求彻底剿灭北方的残元余孽,也是想为你登基之后少一些苦恼。”
    “为父也知道,蓝昭提出的‘地产兴国’风险极大,可只要实施得当,十年之内大明国力将会空前强盛,二十年之内远迈汉唐。”
    “到时候,受益的不还是你?”
    朱元璋当乞丐时,过够了苦日子。
    当皇帝,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奢靡,更是深刻领会到治国的不容易。
    但凡能够解决“钱”
    带来的问题,就已经算功德一件了。
    好处明晃晃在那里摆着,朱标不愿意接受的原因,就是他带着一种预见性的目光去看待。
    有时候,看的太远,不是什么好事。
    朱元璋的态度也很简单。
    “咱们父子俩,现在还需要让蓝昭去办事。”
    “不管是在朝中,还是在朝外,他都能替咱们解决不少麻烦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