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生焦急喊道。
    一名护士翻开小布包,解开了层层包裹的布条,翻出了用牛皮纸包裹的砂糖,小心翼翼的捏了一些放进搪瓷缸子,想了想,又捏了一些糖粒。
    “糖水来了。”
    护士用汤勺一勺一勺的喂黄小兰喝糖水,得了糖水的滋润,黄小兰那干瘪的嘴唇有了一丝丝红润的血色。
    “不是说了要多注意身体吗?怎么会突然早产的?”
    医生皱眉问道,“产妇营养不良,这是要出大事情的。”
    医生看了一眼黄小兰,转头问道,“他男人呢?”
    “何关同志上前线执行任务。”
    护士一边喂黄小兰喝糖水,一边说道,“黄小兰同志偷偷的将分给她的口粮省出来给重伤员吃了。”
    护士小声说道。
    医生不说话了,她深深地看了一眼虚弱的黄小兰,眼眸有些潮湿。
    “去找小潘,让他把鸡蛋煮了,给黄小兰同志补充营养。”
    医生吩咐说。
    “张医生,那是陈司令特别批给小豌豆的。”
    护士赶紧说道。
    小豌豆是张医生的女儿,因为营养不良,身体十分瘦弱,有一次张医生忙着做手术,小豌豆竟然饿晕了,陈司令知道后勃然大怒,特别批准医院炊事班给小豌豆病号待遇,每三天吃一枚鸡蛋。
    “这是命令。”
    张医生斩钉截铁说道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“豆仔,吃饭了。”
    三妮从昏暗的房间里探出头,擦拭了脸上的灰尘,朝着正在湖火柴盒的儿子喊道。
    “欸。”
    豆仔放下火柴盒,跑到外面喊道,“爸爸,吃饭了。”
    正在窄小的窝棚里守着一盏煤油灯批阅试卷的冯之迁答应了一声,“来了。”
    已经过了饭点的晚餐很简单,煮红薯,杂粮窝头,还有切的一小碟萝卜干,白开水。
    “总算是把屋里收拾干净了。”
    三妮咬了一口红薯,疲惫的叹口气,“不会再搬家了吧。”
    “难说。”
    冯之迁摇摇头。
    一年半前,第二次淞沪抗战爆发,国军战局不利,同济大学由上海迁往浙江金华。
    十月下旬,学校在金华的临时租赁房屋内正式复课。
    在金华的两个月内,学校成立了南京军医署所属第五重伤医院,并赴苏州救死扶伤,还组成战时服务团宣传抗日救国。
    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,日军进犯杭州湾。
    学校不得不再次从金华迁往江西赣州以及庐陵。
    一年前,学校在赣州租房复课。
    其间,因德国政府停止支付教师补贴,大部分德籍教授离开赣州经上海回国,仅少数外教继续留任,中国教师从此开始挑起教学重担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