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父亲,往往占据,最大的一份。
    至于他本人,为什么不出去乞讨觅食?
    则纯粹是因为,放下不那张“脸面”
    。
    同时呢,一个有手有脚的成年大汉,出去乞讨,也远不如,携带着孤苦孩童的寡母,要显得有用一些。
    这样的记忆,持续了没多久,便结束了。
    梁知节,哦不,他当初,不叫梁知节。
    梁知节这样,有名有姓,而且颇有寓意的名字,又岂是他这样的家庭,能够起的了?
    记忆深处,梁知节记得,那时的自已,没有大名,只有一个马勺的名字。
    之所以叫马勺,则是因为,自五六岁时,在家中吃不饱饭的他,便时常的携带着一个,铁制的马勺,沿街乞讨,乞讨所得的饭食,用用这个马勺盛放着。
    如此,便因之得了一个马勺的名字。
    乞讨的记忆,似乎只持续了数月,然后,当时的马勺,现在的梁知节便记得,再也乞讨不到,任何的食物了,因为几乎所有人家,都断了粮。
    吃人的传闻,开始在乡里间流传起来。
    初时,还只是隐蔽的,后来,马勺则时常,在村落之间,闻到那诱人的肉香。
    然后,父亲便不敢,让他与母亲出门乞讨了。
    因为,可能出去之后,便再也回不来,变成了他人嘴里面的食物。
    不过,这并不是说,马勺的父亲,安着什么好心,实际上,他有自已的主意与打算。
    饥荒在持续,但食物,却是那样的紧缺,在最终的情况下,马勺的父亲,做出来了一个决定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