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人听罢,顿时放声大哭,匍匐在地连连叩。
    “谢越王不杀之恩!”
    “愿为大明鞍前之犬,生生世世!”
    徐闻摆了摆手,不耐烦道:“哭什么?男儿只要有命在,哭个屁。”
    “既然你们说要归顺,那就得出血,想活下去,就立功!”
    “我给你们各留兵权,带着部队去打山阳道,谁能攻下城池、斩贼将,我保他子孙世袭福藩。”
    三人再叩,口称“越王天恩”
    ,声嘶力竭,脸都磕红了。
    徐闻含笑点头。
    用兵之道,不止在火炮与阵线之间,更在于人心与归降之间。
    此时的日本,全国人口约一千二百万。
    这么大的人口基数,室町幕府只要宣传到位,,鼓吹护国大义,多拉壮丁,短时间内凑个几十万人马还是没问题的,用人海战术对抗明军。
    若是日本人打持久战,形势将大大不妙。
    拖一天,明军就多一天军粮支出,多一批伤兵。
    多拖一个月,都是对大明国力的消耗。
    即便徐闻拖了一年打下来了,日本人至少也会被饿死百万,饿殍遍地,山林匪患丛生。
    等占领日本全境后,以后这块地就是越王封地,需要自己进行善后工作。
    治理、屯田、修路、立法、整军、安抚、灭匪……
    这些都是巨大的工作量。
    这摊子,谁来扛?
    还不是他这个八十多岁的老头?
    打仗是杀人,治国是耗命。
    徐闻这一身老骨头能打仗,不代表能活着管十年摊子。
    所以他才收下这三家“日奸”
    ,充当炮灰。
    不用死一个明军,不耗一口军粮,就有人甘愿当先锋,去替他把毛利丰元那口硬骨头咬下来。
    毛利丰元,山阳道的地头蛇,扼住去京都的路。
    若不拔掉,拿下京都就是空谈。
    徐闻抬眼看了那三人,语气冰凉:
    “从下关往东到广岛,有十几个藩,毛利最大,你们三家既归我大明,便立个忠心来,出兵协助我灭毛利丰元,若胜,天恩自有;若反,斩族诛城!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