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乐装作不知道,问了句,“又来一次是啥意思?”
    一群人瞅瞅李乐,叹了口气,“吧嗒吧嗒”
    的嘬着烟嘴,都不说话。
    好一会儿,那个姓周的中年师傅才说道,
    “最早富华来并购,不到一个月,就定了杠杠,说是3o年工龄以上的职工‘一刀切’,全部办理内退,后来才知道,这是当时为了把特钢厂快完成改组,答应的减员增效的条件之一。”
    矮胖师傅点点头,“可不,当时有人还觉得,也行啊,三十年工龄的,大都五十多岁,反正也干不动了,还有些特殊工种的,本来就是五十五岁办退休,只要给缴保险,医疗,内退就内退,少给点就少给点儿,在家玩个几年,或者出去找的别的外快,一眨眼就过去,就能办正式退休了。”
    “可后来才知道,是三十年工龄和满四十五岁的,只要符合一个条件,就得办内退,这下,厂子一下就少了五千多人。”
    “就都同意了?”
    “闹啊,结果不是厂里的大小头头又是开会、又是去家里做工作,最后把条件改成了都符合,保证内退生活费不低于一千块,保险全交,这才勉强没人吱声,就这样还是少了三千多人。”
    “那上个月?”
    “这不是又过了两年了么?又有一批人符合条件了,上个月是二分厂和三分厂,还是三十年工龄,满四十五,只要符合一个,就得退,不过这次人少了点,有个千把人。
    人么,不都这样,温水煮青蛙似的,看看没啥动静,加上现在有了后路,这几年行情好,能去一些小炼钢厂干活,去了就是大拿工资,加上每个月的内退的生活费,挣得比在这还多,就没怎么闹腾。”
    “我估摸着,这是有盯上人最多的一分厂了。”
    “那要是这么减员,活还能干的来不?”
    有人叫了句,“怎么不能,不有什么劳务派遣的农民工么?工资不多,干的还不少。
    咱们老工人还得算工龄算职称这些,他们找来些农民工,一个月少拿一半,干的时间还长,还不用缴纳养老医疗保险,出了事儿,有外面的劳务公司担着,干嘛不用?”
    “那可不,你用正式工,一人一年算下来得三万块的工资福利,五千人,一十五,一年就是一亿五,你要是用劳务派遣的工人,一人一千,这就是一年少了一个亿。
    特么纯利啊。”
    周师傅这时候忽然起身,拍了拍屁股,“行了,走吧,该上班了。
    啥事儿,来了再说。
    别管走还是留,把手上的活干好。”
    “哎”
    一群人也都长叹一声,跟着起身,陆续下了看台。
    李乐把一口没抽,烧到屁股的烟头踩在脚下蹭了蹭。
    再抬头时,看到中年人正瞧着自己笑,“咋?周师傅?”
    “没啥,看你,想起我年轻刚进厂那时候了,还是你们好啊,有学历,年轻,不愁。”
    “也不一定。
    兴许以后,过了三十五就没人要了呢。”
    “说这话,谁信啊,三十五,正当年的时候,要是这么干,这企业的当家人,得多特么操蛋啊。”
    “呵呵呵,难说。”
    周师傅扣上衣服扣子,又扥了扥,“乌龟的屁股,也得执行啊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