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o34章 打家劫舍也得有知识有文化 (第4页)
其实就两个原因,这还是我上大学时,专门选修过十字军的历史课时总结的。”
“一是教廷宣扬的意识形态,夺回主的坟墓。
但你靠这个理由,不够。
所以在这个理由之后,又有了了,打通自由贸易通道,不让中间商赚差价,夺回圣城杀死异教徒,占有异教徒的女人和财富无罪,可以上天堂这样的口号。
就有人开始变卖家产置办兵器,在领主的带领下,向着东边进军。”
“其实,根据当时的记载,这群人在去耶路撒冷的沿途中,抢劫自己人获得的收益,比抢劫异教徒、阿拉伯人的多多了。
结果就是许都外出打劫的人现收益乎想象,这进一步刺激了往东劫掠。
甚至英格兰的理查一世变卖王室资产,组建骑士团,带着他的骑士更急切的前去。
更夸张的是还有公爵为了组织更多人和装备,抵押了公国。”
“这里面又少不了犹太人都影子吧,他们的名言,战争一响,金币叮当。”
李乐问道。
“是,十字军东征期间,他们和教廷达成协议,用教会背书,提供一条龙的金融服务。
让你抵押房屋和资产,放贷给你,给你钱,让你买武器,去东边打生打死。
又因为路途太远,没法把打劫来的东西搬回老家。
那边的犹太伙计就会找到你,问,要办典当存款业务么?回国后可以哪里凭据取钱。
犹太人的典当银行业务开始就是从十字军东征期间开始腾飞,赚得盆满钵满。”
“不过到了十字军的后期,打劫的收益少了,成本都裹不住,教会和王室贵族们,自然又找了个理由把犹太人给砍了。”
李乐听着,感觉好像,似乎,可能,在哪听过这个过程,当然,还没到收拾他们的时候。
“可十字军东征之后的大量财富,被一个群体掠夺走了。”
老彼得提醒道。
“您是说,教会?”
李乐琢磨琢磨,给了个正确答案。
“是的,就像你前几天说的,宗教型文明,上帝和统治者中间还有个中间商赚差价,呵呵呵,约翰森,怎么样,这话有意思吧?”
“嗯。
确实。
关键是当时,好多国王,比如法兰西国王,就是教廷的绝对拥趸,各个国家的国王想要上台,还得得到教会的册封和加冕。”
“罗马经过沉淀,成为了一个有文化的掠夺者,而西罗马被肢解之后,关于知识与神的解释权只能来自于教会。
愚民政策,百姓过得生不如死,还以为是自己有罪。”
老彼得一摆手,“十字军东征,很多底层百姓接触了不一样的思想与文化,愚民禁锢撕开了一道口子。
上帝之鞭的到来,让底层民众开始反思,同样是打劫,我们现在却穷成这样?几百年九次十字军东征都没能把耶路撒冷给占了?是不是打劫的方式不对?民众的底层逻辑生颠覆的时候,中间商的地位就开始动摇了,于是,文艺复兴开始了。”
李乐笑道,“文艺复兴本质上是告诉了人们,教会,并不是上帝的唯一代言人,再有,打家劫舍也得有文化讲绅士,也得有强大的技术和文化做依托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