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项目实施方案。
    名字里带着股仙气儿,一听就知道是齐秀秀起的。
    眼瞅着事情前期都办的差不多,成子便和齐秀秀下山,到了县城。
    如果说松坡乡是夹在两座山中间的一块平地,县城,就是在四面环山中的一块大盆地里。
    进出都得经过一座据传说是三国时期,诸葛武侯建的一座奠山关的隘口,一条铁路,一条公路,从这里插入盆地,既带来了外面的物资,也送走了无数外出闯荡的人。
    按齐秀秀的说法,地方不大,三横四斜七条主要街道,一共二十多万人。
    山清水秀,四季安宁的一座小城。
    有古迹街巷,也有当代的高楼。
    但开着车,从街道驶过,看到两边红砖墙,灰褐色混凝土的建筑,成子就感觉,好像回到了电影电视里,七八十年代的样子,时间和展,仿佛在这里停滞不前。
    “秀秀姐,那是啥?大炮雕塑?”
    刘楠指着车窗外,一个七八米高的基座上,一门绿色的大炮。
    “那是真家伙,66式152毫米加榴炮。”
    “放这个啥意思?”
    齐秀秀解释道,“原本这里不是县城。
    68年全国搞三线建设,国家在这里选址,内迁组建了一个机械厂,还有新建了一个兵工厂,机械厂生产装甲底盘设备,兵工厂就生产钢壳、装弹药和炮弹箱,后来又开始给山城那边的加榴炮厂生产配套零件。”
    “怪不得呢,放个大炮当雕塑。
    不过,姐,三线建设,啥意思?”
    “咱们国家,那时候给分成了三块,一线就是沿海和边疆地区,三线是川滇黔青陕晋宁,还有像豫西鄂西湘西这些地方被称作三线,中间的叫做三线。”
    “六十年代,咱们和苏联关系恶化,就怕一打仗,因为离老毛子近,对东北的重工业基础也将遭遇重创。
    华北、西北也都面临威胁。
    那时候,丑国也封锁咱们,威胁东南沿海的安全。
    这种情况下,就要将大量的产业迁徙到西部安全的地方。
    那时候开始,进行了三线建设重点建设地区战略腹地的大西南,七十年代,有转移到了豫西、湘西和鄂西这戏地方。”
    “哦,怪不得,这边的楼都是那种味道。”
    “啥味道?”
    “斗资批修,那不还有口号么?”
    成子指了指不远处,一座几十米高的红砖大烟囱上面。
    “哈哈哈,你眼神还挺尖呢。”
    “那是,从小练出来的。”
    成子笑了笑,“不过,秀秀姐,你说这县城因为这俩个厂子才建起来的,这咋看着破破烂烂的,瞅着也没啥新楼。
    厂子倒了?”
    齐秀秀叹口气,“倒也不是,改开后,都搞经济建设,战略要求就淡了很多,厂子陆陆续续的从车间,再到设备,和其他地方的厂子,合并的合并,重组的重组,又都搬走了。
    县城里留下来的,要么是本地人,要么是一些厂子里的退休职工。”
    “诶,看,那边就是原来兵工厂的家属区。”
    “能进去?”
    “现在就以普通生活小区,有什么不能进的,你要转转?”
    “了解了解呗。”
    “成。”
    车子一拐弯,从一个两边都是那种早期的水泥宣传栏的水泥路,钻了进去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