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八章 战果 (第2页)
不过。
周梦臣最大的收获,不是粮食,不是金银,而是土地。
到底有多少?
现在周梦臣还没有汇总的数字。
但是可以这样说,大同整个地形来说,是一个盆地。
所有耕地都沿着桑干河以及支流分布。
除却南边桑干河南边的府县之外,整个桑干河北岸,都应该问。
那些土地不在周梦臣的账册上,不应该问,那些土地在周梦臣账册之上。
周梦臣估计,最少在四十万顷以上。
具体多少,却需要勘察统计一番了。
看到这个数字,周梦臣只觉得好笑。
因为周梦臣来之前,兵部看到的数字是两万八千顷屯田。
要知道大同北部,几乎都是卫所屯田。
而两万八千顷土地是什么概念,反正周梦臣扩建的北京外城,也就是后世的北京三环内,也不过八千顷上下而已。
可以说两万八千顷这个数字,连后世大同市区都不够。
在开国之初,大同镇,或者说是山西行都司,一年向朝廷缴纳五十万石上下,这是在养活全军之余,给朝廷的数字,而今的大同镇未必有国初的兵额,却需要北京每年供应七十一万石粮食。
这里面一进一去,到底有多少问题。
不问自知。
这也是为什么,成祖能北伐纵横万里,而今朝廷连大规模出塞都不行了,不敢说成祖每一次北伐都是用得边镇的粮食,最少前两次根本没有怎么调用南边的粮食,边关的粮食就够用。
但是而今大同吃的粮食,从北京运来,而北京也不是产粮食的地方。
是从江南运来的。
这么长的粮道,边关向前走一步,都是极大的负担。
周梦臣心中暗道:“有了这个田亩数,我定然能过关了。”
周梦臣太知道嘉靖是什么样的人了,嘉靖即便对周梦臣弄出这么大的阵仗,又是先斩后奏,擅权所为。
定然会不满意,但是见这个成绩,还是会容忍一二的。
不过,周梦臣更知道,这不是一个结束。
而是一个开始。
周梦臣弄出这么大案子,就是为了做事了。
他立即向朝廷写了,两封奏疏,一封是公开的奏疏。
写了饶阳王与郭副总兵谋反案,而另外一封奏疏,是密揭。
直接写给嘉靖。
其中周梦臣一五一十的说出了大同的困境,甚至毫不掩饰对饶阳王与郭副总兵的案子执行之中的不合适的地方。
并指出,这是唯一的办法。
如果不这样做,明年大同大饥荒,大同镇的实力不要说恢复了,恐怕还有进一步衰落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