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常顺自己而言,也有这种想法。
    自己是做旧书生意的,用书沾染了很多因果。
    售卖书籍,让千千万万的人获得了不同的精神财富。
    无形之中,积累了大量的书香气运。
    包括收购古玩、旧货,自己的认知能力,随着时间的沉淀,必然渊博。
    两人回到出租房,天已经黑了,母亲的饭也做好了。
    因为距离不远,宋芫在他没时间接她的时候,她会自己坐公交车过来。
    搬那些石器,累了半天,肚子早饿了,洗了手,他就吃了起来。
    “阿顺,这是我们这几天从你收购回来的旧书纸里找到的东西,你看看有没有价值比较大一点的。”
    晚饭过后,母亲提了三个塑料袋出来,里面装着不少东西的样子。
    最近他出去购买纸类物品,买了后,都是交给她跟妹妹二人整理的。
    就算是偶尔现的一些好的,他也暂时只能把它们全都装在了一起。
    毕竟在废品收购站称重时,都要混在一起称重计算价格。
    常顺把它们接到手里开始挨着看了起来。
    三个塑料袋,一个袋子里面装着的是各种各样的票据、烟标、书签、老证件、奖状、介绍信等。
    另一个袋子是旧书信、明信片。
    还有一个袋子里面装着的是旧书,这个最多。
    常顺跟母亲、妹妹说到过,六十年代之前的书,单独选出来。
    看完三个塑料袋,在每个袋子里,他都找出来了比较有价值的物品。
    比如说在第一个袋子里面,他找到了两张196o年的“沪”
    市粮票、一张老股票票据、一张老烟标。
    两张粮票,面值2市斤、伍市斤,纸张很厚,很少见。
    6o年是最艰苦的那几年之一,这个时期的粮票,相对其它年份,行的更少。
    任何时候都是物以稀为贵,所以艰苦年代的各种物品,收藏价值更大。
    当然,这个时期行的粮票,数量虽说相对于其它年份而言要少些,但从整体数量来说,肯定也不会太少。
    价值都是相对的。
    老股票票据是民国时期,纺织厂的股票。
    类似这种股票,之前他买过收废品的陈老板的两张。
    对比的话,这张的价值要低一些,但不管怎样,也能卖些钱。
    老烟标是民国时期的“大鸿运”
    烟标,品相很好。
    烟标、酒标、火花、包括邮票等,只要到了民国时期,不管啥牌子,基本上没有价值低的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