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天一大早,开封城内的宣武军节度使衙门大堂外,就聚集了好多人。
    他们都是节度使治下州刺史的随行之人,其中不乏县尉之类有官职在身的。
    只可惜他们都不能进入大堂参与军议,只能在此等候。
    而此时此刻,大堂内方重勇已经端坐于主位。
    左手边都是穿着红色官袍的刺史与州司马,右手边则是银枪孝节军中将领,皆端坐于各自的桌案前,一言不发。
    只有靠近大门的不起眼处,身着绿袍的刘长卿一人独自站立。
    方重勇身后也有几个不认识的人,似乎是幕僚一类的。
    整个大堂十多号人鸦雀无声,只等方重勇开口。
    “诸位,宣武镇防区很大,又无名山大川以为依靠。
    宣武军兵力有限,河北贼军若是提兵二十万来攻,为之奈何?”
    方重勇环顾众人询问道,看向那一排刺史。
    汴州刺史郭纳、宋州刺史李嘉佑、曹州刺史李彭年、陈州刺史薛愿、颍州刺史陈澍以及亳州司马阎伯钧一干人等,都不自觉的低下头,压根就不打算说话了。
    方重勇看向何昌期等人询问道。
    “节帅让我们砍谁,我们就砍谁!
    没有二话!”
    何昌期连忙站起身抱拳行礼道。
    虽然他已经知道结果会是这样。
    “一切皆由节帅定夺!”
    银枪孝节军诸将齐声高呼道。
    “嗯,军心可用也!”
    方重勇不咸不淡的夸赞了一句,大堂内又陷入了尴尬的沉默当中。
    末将计算过,未开战前,养一个兵一年起码得二十贯钱。
    集六州之财物,短期内也不过能维持可战之兵三万而已。
    我们跟贼军是耗不起的。”
    封常清的算法不一定靠谱,但却是一语将诸多刺史想说又不敢说的话,都给说了出来。
    事实上,为了应对兵灾,这些刺史在本州内都多多少少招募了些兵员,这些素质参差不齐的鱼腩最多自保。
    数量是上去了,可质量那就一言难尽了。
    汴州享有运河之利,极为富庶,多养点兵问题不大。
    此番来开封,其实很多刺史也存着找方重勇要钱的心思。
    “郭使君,你怎么看?”
    方重勇忽然点名,坐在靠近自己位置的汴州刺史郭纳。
    此人其实对他支持的力度也不小。
    方重勇来汴州后,基本上是下达什么命令,郭纳都会照办。
    但也仅此而已了。
    郭纳这个人的问题在于,他一没有能力,二没有立场。
    就跟方重勇前世那些毫无廉耻的渣女一样,只要是个男人都能在这个女人身上来一发。
    方重勇很确定,若是宣武镇换个节度使,郭纳也是“欣然效忠”
    。
    这种墙头草,还是早点连根拔起比较好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