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章 各方齐参与 欲静风不止 (第3页)
此处为争迢亭,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。
据说是几百年前诸侯王国之战时,那些为躲避战乱征伐逃难至此的陆民,因思念家乡而集资兴建而成,当时取名“思归亭”
。
起初,陆民与岛民之间经常发生矛盾,他们常选择在此械斗了事。
百年以后,陆岛矛盾平息,各大蕃族又因为利益混战不止,所以他们承袭了先人的做法,同样选择在这亭外以武力解决问题,待到最后胜负分晓,就会在这亭内签署协议。
久而久之,这个亭子就成了解决争端的固有之地,于是人们便将这“思归亭”
改成了“争迢亭”
。
有道是:
争迢亭有争端事,争端事有争端人;
亭外刀声又霍霍,亭内一纸契书新。
世间哪有争端事,只有当时争端人;
是非曲直难论说,唯有长亭叹古今。
“一个争迢亭,见证古今多少事?几丈是非地,犹记往来多少人?!”
听完第五知本的讲述,海宝儿内心触动,有感而发:“怪不得每次经过这争迢亭,都有不一样的感觉。
原来,在它的视角里,我们都只不过是这岁月中的匆匆过客而已!”
“说得不错,敢问圣手阁下,是愿意亭外枪林刀树,还是亭内饮茶和谈?”
那道陌生的声音再次响起,循声望去,能够猜到,说话的正是坐立亭中的为首之人。
借着月光,依稀可见,此人一身锦衣华服,奢侈衮冕,与其他众人的穿着打扮明显不同。
在他身旁,一人躬身倒茶,两排刀手肃立左右。
“我与阁下素不相识,何来刀剑相向,夜饮不归之说?”
天鲑圣手第五知本冷静回道。
听得天鲑圣手如此一说,那奢侈衮冕之人陡然起身,指着旁边的倒茶青年,又说道:“既然阁下两者都不选,我倒有些难办。
他是秦川遗子,现请天鲑圣手不要参与进东莱岛的纷争之中!”
“原来旁边的这位,是毕允公子!
不过,我只是一中九流的行医郎中,如何能让你们心中挂念?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