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岩举起两份文稿,高声道:“诸位请看,同样的内容,篆文书写耗时久,笔画难记,而隶书简单易写,一目了然。
    文字的作用,是为了传递信息,方便百姓,而非成为少数人的特权!”
    百姓们纷纷点头,掌声雷动。
    淳于越脸色涨得通红,却无话可说。
    然而,这场文字改革的阻力远不止于此。
    几日后,咸阳城突然流传出谣言,说隶书是“亡国之字”
    ,用隶书书写会触怒神灵,招致灾祸。
    街头巷尾,人心惶惶,不少百姓开始抵制隶书。
    李岩得知后,不慌不忙。
    他命人在南市搭建高台,召集百姓,同时请来了太学的儒生们。
    高台上,摆放着一个巨大的沙漏。
    李岩命人找来十个隶卒和十个儒生,分别用篆文和隶书抄写《秦律》。
    随着沙漏开始计时,一场紧张的书写比赛开始了。
    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隶卒们用隶书快书写,而儒生们却在篆文的复杂笔画中苦苦挣扎。
    当沙漏流尽,隶卒们已经抄完了大半,而儒生们才写了不到三分之一。
    李岩拿起隶卒抄写的隶书版《秦律》,朗声道:“诸位,看看这些字,虽不如篆文华美,却能让每一个百姓都看得懂、学得会!
    律法,是为了让百姓遵守,若连字都看不懂,谈何守法?”
    台下的百姓们若有所思,开始窃窃私语。
    就在这时,一个意外的转折生了。
    一个衣着破旧的少年挤到台前,怯生生地说:“陛下,小人不识字,但愿意学隶书!”
    李岩眼前一亮,当即命人现场教少年写隶书。
    少年学得很快,不一会儿就能写出自己的名字。
    “看到了吗?”
    李岩激动地对众人说,“这就是隶书的意义!
    它能让目不识丁的百姓,也能读书写字,改变命运!”
    百姓们被少年的举动感染,纷纷高呼:“陛下圣明!
    愿学隶书!”
    但旧贵族们并未就此罢手。
    他们暗中指使一些人,在各地制造混乱,故意用隶书书写错误的告示,引百姓误解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