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礼士胡同129号刘宅,水两挑”
    “南裱褙胡同成和斋、大洋毛胡同郭记家伙座铺,合水一挑”
    送水工们排成队,按唱名画押取水。
    有要水多的,就由多名送水工合力完成。
    当然也有“吝啬”
    的,两三户甚至一整院住户合要一挑水。
    逢着近处自然是眉开眼笑,逢着路远也有人起哄叫嘘。
    可无论怎样,都没人敢反对指派要求“换单”
    。
    “史家胡同6号院,水一挑”
    何金银排在最末,正轮到他。
    “出胡同左拐,丁字路口斜对过儿就是,快去快回!”
    许是何大清提过一嘴,孙大圣特意给他指明了方向。
    何金银晃着扁担、像模像样的出了院子。
    不过二三百米的路程,何金银没敢“取巧”
    ,生怕第一单人家不放心会跟着他。
    一开始还好些,越到后面越吃力,只觉着扁担就像一把钝刀,剌的他骨头疼。
    咬着牙数着门牌号,倒水的时候险些“翻车”
    。
    若不是主家扶了一把,这就要功亏一篑、倒欠五角。
    所谓的“银角儿”
    ,也是有面值的。
    两枚2角、一枚壹角,三枚硬币在手心里上下抛动着,何金银心里甭提多畅快了。
    临着下午恢复供电之前,孙大圣就给何金银安排了这一单“生意”
    。
    何金银将代表“一角钱”
    的木筹随手抛还给孙大圣:“谢谢。”
    对方也没客气,直接揣进兜里:“‘优待’只此一回,下不为例。”
    俩人相视一笑,就听孙大圣继续说道:“你们叔侄俩儿之间有什么龌龊,我不关心。
    就冲你今儿的表现,兹要这围城一天不解,你愿意挑就来。”
    面对这近乎“实锤”
    的话语,何金银平静的点点头,本身也只是暂寄篱下而已。
    他可是清楚的记着,解放后没两年,何大清就带着白寡妇“跑路”
    去了保定,直到古稀之年才回归四合院。
    他不关心其中的因果,他只关心自己如何更好的活下去。
    吃“后晌饭”
    时没见着何大清,傻柱看着何金银磨红的肩头直运气,撂下碗筷就要出门。
    “回来!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