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九(第3页)
一旦阳明经闹起了别扭,身体可就得乱套了。”
小弟子一听,眼睛瞪得圆圆的,好像现了新大一样:“哦?阳明经还能这么玩?那眼睛红又是咋回事呢?”
张仲景仙师笑了笑,继续他的科普大业:“你看啊,阳明经要是火力过旺,咱们的眼睛作为身体的窗户,自然就跟着遭殃了。
想象一下,你家里暖气开得太足,窗户玻璃是不是也会热得红?同样的道理,阳明经的火气一大,眼睛一闭,眼皮底下那毛细血管就充血,看起来自然就红彤彤的啦。
所以啊,阳明证眼合色赤,就是这么个理儿。”
小弟子听得一愣一愣的,心里那个佩服啊,简直要给张仲景仙师献上十朵小红花了。
但他还是不死心,接着追问:“那师父,遇到这种情况,咱们能不能动手给它‘降降温’呢?”
张仲景仙师摇了摇头,一脸严肃地说:“哎,小徒啊,这事儿可不能乱来。
阳明证眼合色赤的时候,你要是贸贸然去攻它,比如说用一些苦寒的药猛攻,那可就糟糕了。
为啥呢?你想啊,阳明经本来就火大,你再给它来一记猛药,这不是火上浇油嘛!
结果呢,身体一反抗,反而起高烧来了,那场面,啧啧,可热闹了。”
小弟子一听,吓得缩了缩脖子,心想:这阳明经还真是个不好惹的主儿。
张仲景仙师见状,继续他的幽默讲解:“而且啊,要是这火势再蔓延点,烧到了脾胃,那脸色可就得变黄了。
为啥呢?脾胃是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啊。
它们要是被火烤得受不了,功能一紊乱,气血生成不足,脸色自然就蜡黄蜡黄的了。
这时候啊,小便也跟着遭殃,排得不顺畅,那都是因为身体里的水分被阳明经的大火烧干了嘛。”
小弟子听得哈哈大笑,心想:师父这解释,简直是太接地气了,连小便的事儿都能扯上,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啊。
张仲景仙师看小弟子笑得前仰后合,也忍不住乐了:“所以啊,小徒啊,中医治病啊,讲究的是个辩证施治,因人而异。
遇到阳明证眼合色赤这种情况,咱们得先搞清楚病因病机,再对症下药,切不可盲目行事。
不然啊,治好了病,却惹出一身骚,那可就不划算了。”
有一天,咱们这位好奇宝宝小弟子,眨巴着大眼睛,一脸求知若渴地凑到了张仲景大师跟前,张口就来:“师父啊,我这心里有个事儿,不挠痒痒得慌。
您说说,这阳明病啊,要是不吐、不下,还整天心烦意乱的,咱们得咋整?有没有啥灵丹妙药能搞定它?”
张仲景大师一听,嘿,这小子今儿个是打上知识的小算盘了。
他捋了捋下巴上那几根为数不多的长须,笑眯眯地说:“你这问题问得好,问得妙,问得呱呱叫!
来来来,咱们今天就聊聊这阳明病不吐不下的那点事儿,还有一味神奇的药汤——调胃承气汤。”
“先啊,咱们得明白,阳明病在中医里头,那可是个热闹的家伙,它跟咱们的火气、肠胃啊,关系紧密。
想象一下,你体内的小宇宙要是烧起了无名之火,肠胃又不给你痛快地排泄,那心里能不烦嘛?这时候,咱们就得请出调胃承气汤这位‘消防员’兼‘疏通工’来帮忙了。”
“调胃承气汤,听名字就知道,它既能调和胃气,又能承顺气机,让一切不顺的都变得顺畅起来。
咱们来看看它的方子,简单三味药,却是搭配得精妙绝伦。”
“第一味,甘草二两(换算成现代计量,那就是o克哦,别记错了,下次去药店别让人家笑话你数学不好)。
甘草啊,那可是中药界的和事佬,无论你是心火旺盛还是脾胃不和,它都能上去安抚安抚,给你来个温柔的拥抱。
在这里,它主要负责调和药性,让其他两位猛将别太冲,免得伤了咱们脆弱的脾胃。”
“第二味,大黄四两(也就是o克),这家伙可是个狠角色,人称‘将军’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