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三十四(第3页)
张仲景仙师继续讲解:更糟糕的是,如果这时候医生误判,以为病人是吃多了不消化,给开了泻药(反下之),那就糟糕了!
小弟子惊讶道:为啥?这不是帮肚子清空,让气血流通更快吗?
张仲景仙师摇头道:非也非也。
本来阳明经就冷,气血流通不畅,再用泻药,就像是在冰天雪地里强行开车,车(气血)不仅动不了,还可能因为猛踩油门(泻药刺激)而失控,冲出路基!
小弟子紧张道:冲出路基?那不就是说,气血会乱跑,身体更乱套了?
张仲景仙师赞许地点头:聪明!
气血乱跑,可能会淤积在某些地方,比如肝胆,时间一长,胆汁排泄不畅,皮肤就会黄,这就是所谓的“后必黄”
。
小弟子长叹一口气:原来如此,中医真是博大精深啊!
可这样一来,病人不是更遭罪了?
张仲景仙师微笑道:所以啊,我们中医看病,讲究的是望闻问切,四诊合参,绝对不能只看表面现象,得找到病根儿。
就像侦探破案,得抽丝剥茧,才能真相大白。
小弟子兴奋道:那仙师,您有没有什么妙方,能对付这种“阳明风冷,谷气不行”
的情况呢?
张仲景仙师神秘一笑:当然有啦!
不过,秘方可不能随便泄露哦。
不过,我可以告诉你一些日常保健的小窍门,比如注意保暖,别让肚子受凉;饮食均衡,别吃生冷硬的东西;还有,多揉揉肚子,促进气血流通,就像给阳明经这条高公路做做保养,让它畅通无阻。
有一天,咱们的小弟子,一脸懵懂地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,眨巴着大眼睛,问出了一个深奥的问题:“师父啊,我这心里头有个大大的疑惑,想请您给解答一下。
就是那个趺阳脉啊,它要是微微的那么一颤,还带着点儿弦音,书上说这种情况下,肚子应该会胀得跟个小皮球似的。
可要是肚子不争气,偏偏不胀,那又该咋整呢?对了,还会出现大便不畅,两边肋骨下面疼得跟有人拿小锤子敲似的。
这种情况下,咱们得用什么方子来搞定它呢?”
咱们这位张仲景仙师啊,一听这话,心里头那个乐呵,心想:“这小子,倒是挺会找难题的嘛!”
于是,仙师捋了捋他那长长的白胡子,慢悠悠地说:“小家伙,你这问题问得好!
趺阳脉微而弦,确实按照常理,肚子该是鼓鼓的,像装了个小西瓜。
但如果它不按常理出牌,肚子不胀,那你就得留意了,八成是大便不通畅,跟便秘似的,还有那两肋下面,疼得你直哼哼。
这啊,是典型的虚寒表现,得赶紧给它暖暖身子,用什么呢?吴茱萸汤最合适不过了!”
小弟子一听,眼睛立马亮了,跟现了新大似的:“吴茱萸汤?听起来好神秘的样子,师傅,快给我讲讲这方子怎么配的,还有这些药材都是干啥的?”
仙师一看小弟子这求知若渴的样子,心里头那叫一个满意,于是开始娓娓道来:“吴茱萸汤啊,这方子简单又实用,就四味药。
先呢,是吴茱萸,这可是主角,得用上足足一升,换算成咱们现在的计量单位,那就是o克哦!
这吴茱萸啊,就像是个暖宝宝,专门负责给你的身体驱寒暖胃,特别是对付那种从里到外的虚寒,它可是高手中的高手。”
“然后呢,是人参,咱们得用上三两,换算过来就是克。
人参啊,那可是大补之物,能补气养血,让你的身体从虚弱中恢复过来,就像是给身体加油充电,让你精神满满,活力四射!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“接下来是生姜,得用上六两,换算成现代计量,那就是o克。
生姜啊,大家都知道,驱寒暖胃那是一绝,它就像是厨房里的小能手,既能调味,又能治病,对付这虚寒之症,它也是功不可没。”
“最后啊,是几颗甜甜的大枣,要寸二枚,换算成现代计量,大约是o颗左右。
大枣啊,它就像是自然界的甜蜜使者,不仅能调和药性,还能补脾胃,让你的身体从内到外都感受到温暖和滋润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